留學那年適逢大分交通開業120周年,推行出縣內定期觀光巴士團半價優惠。對沒有駕照的我而言,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能一探幾座幾乎無法靠公共交通抵達的寺院(包括九州現存最古老的木建築富貴寺),所以二話不說就跟日本友人一起報名這個國東半島史跡觀光巴士團。
什麼是六鄉滿山文化?
國東半島位於大分縣東北部,自古已是山岳信仰的修行場所,再加上宇佐神宮的「八幡信仰」,形成獨特的「神佛習合」山岳信仰文化。寺院分布於以兩子山為中心、呈放射狀延伸的六個村落:武藏、來繩、國東、田染、安岐與伊美,因此合稱為「六鄉滿山」。亦有另一說法認為,相傳養老2年(718年)仁聞菩薩在國東半島創建千燈寺,並陸續建立了28座寺院,逐步形成這一信仰體系。
我與日本朋友選擇在別府站上車,觀光團的規模大約有十多位團員,由一名上了年紀但看起來還很年輕的嬸嬸擔任我們的導遊(第一眼印象覺得她好像香港演員馮素波哈哈)。上車後一開始是團員自我介紹,唯有很不好意思地告訴各位自己是在別府留學的香港人。感意外的是其中有一位團員是台灣人!導遊笑說今天觀光團年輕人的比例很高。車程中介紹沿途景色,還有國東半島的歷史文化(大概有一半沒有聽懂),甚至唱起了大分縣的鄉土歌曲。
國東半島史跡觀光巴士團行程與價錢

上車地點 | 下車地點 | 大分站前 | 別府市內 | 日出 | 大分機場 |
---|---|---|---|---|---|
大分站前 | 大人 | ¥5,700 | ¥5,550 | ¥5,250 | ¥4,550 |
小童 | ¥2,980 | ¥2,900 | ¥2,750 | ¥2,400 | |
別府市內 | 大人 | ¥5,550 | ¥5,150 | ¥4,800 | ¥4,200 |
小童 | ¥2,900 | ¥2,700 | ¥2,530 | ¥2,230 | |
日出 | 大人 | ¥5,250 | ¥4,800 | ¥4,500 | ¥3,900 |
小童 | ¥2,750 | ¥2,530 | ¥2,380 | ¥2,080 | |
宇佐站前 | 大人 | ¥4,450 | ¥4,100 | ¥3,750 | ¥3,100 |
小童 | ¥2,350 | ¥2,180 | ¥2,000 | ¥1,680 |

宇佐神宮:八幡宮總本社

宇佐神宮是八幡宮(全國約有44,000座)的總本社,與京都石清水八幡宮及福岡筥崎宮(另一說法為鎌倉鶴岡八幡宮)並列為日本三大八幡宮。關於宇佐神宮希望另開文章介紹,就此省略。關於宇佐神宮的有趣之處,明明交通手段並非便利,但在別府的一年間竟然到訪過三次,覺得不可思議。

宇佐神宮
地址:大分県宇佐市大字南宇佐
富貴寺:九州最古老木建築

參觀富貴寺是整個觀光團之中最期待的一環,因為它是九州現存最古老木建築,而且只能駕車前往(或靠觀光巴士)!富貴寺相傳於養老2年(718年)由仁聞菩薩開基,富貴寺大堂於1952年被列為國寶;富貴寺境內則於2013年被列為史跡。於平安時代建造而仍然保存至今的木建築,除近畿地區(即關西)以外屬非常罕有。而且在天正年間(1573-1592),豐後國(當時國東半島所屬該國)領主大友宗麟是一位基督教大名,因此在所轄領地裡發生不少破壞寺院、神社事件。富貴寺卻未因此受破壞,成為了見證六鄉滿山文化全盛時期的僅存建築。
有幸能進富貴寺大堂參觀及參拜,而且有住持為我們講解富貴寺的歷史和建造(雖然繼續沒有很聽得懂)。由於要細心保護建築,坐在堂內聽講解時就只靠露營燈照明(以及用來展示堂內的壁畫)。

富貴寺大堂與宇治平等院鳳凰堂及平泉中尊寺金色堂並齊日本三大阿彌陀堂。我有幸參觀過三大堂,各有特色,個人認為富貴寺大堂值得留意的地方是其木建築結構以及堂內僅存的壁畫;平等院鳳凰堂則是其外形倒映在水面之上的風景和內堂的飛天菩薩;中尊寺金色堂當然就是堂內外一身金碧輝煌的氣派。
富貴寺
地址:大分県豊後高田市田染蕗2395
午餐:品嚐大分鄉土料理だんご汁
參觀完兩個景點後輪到午餐時間,各位可選擇向導遊購買1,000日圓的鄉土料理食券。不過因為四周荒蕪根本沒有其他選擇,基本上大家都會購買(笑),在富貴寺旁的小餐廳「榧の木」品嚐大分鄉土料理──だんご汁。這裡的だんご有別於平常理解用米磨成粉加水搓成的糰子,而是用小麥粉加水搓成的粗麵,而且也會因地區不同或製成丸子狀。
由於大分縣平地少,難以種植稻米,所以主力種植小麥,所以大分出現不少小麥料理,例如:在だんご灑上糖及黃豆粉再拌勻而成的點心やせうま,另外大分麥燒酎亦十分有名。

米飯配だんご汁看起來實在是很奇怪的組合。而本來就喜歡豚汁的我覺得だんご汁很好吃,另外也特別喜歡右上的蒟蒻。同桌午餐的除了日本友人外,還有一位獨自來大分旅行的年輕女性(已經忘了當時談話的內容……),基本上趕快吃完又要繼續行程。然後導遊向我們預告,午餐後需要很大的運動量…… 結果大家帶著戰戰兢兢的心情繼續午後行程。
真木大堂
相傳是馬城山傳乘寺(伝乗寺)的佛堂,據說傳乘寺於養老2年(718年)由仁聞菩薩開基,是六鄉滿山寺院群中規模最大,七百年前因火災而燒毀,沒有餘下詳細史料,現存只有由江戶時代重建的舊本堂及昭和40年(1965年)興建的收藏庫。
收藏庫擺放了充滿六鄉滿山最繁盛時期風格的本尊阿彌陀佛如來坐像、不動明王立像、大威德明王立像、二童子像、四天王立像共9座已列為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的平安時代木雕像。長久以來,日本佛教文化鍾情於木雕像,因為木材才可營造出鑄造像或漆像無可比擬的柔和感。與富貴寺大堂一樣,9座平安時代木雕像也是當時在近畿地區(現關西一帶)盛行的末法思想能廣傳至相對遙遠的國東半島的最佳見證。收藏庫內禁止攝影,解說繼續沒有聽得很明白。
舊本堂是原本安放佛像的地方。現時,舊本堂仍屹立著一對當地甚為罕見的木造仁王像(俗稱哼哈二將),而且就在仁王像身後的朱門上更有皇室御用的菊紋。事源相傳在700年前,鐮倉幕府面對蒙古族的入侵,因此指示六鄉滿山寺院祈求外敵投降。為拯救國家,傳乘寺持續舉行大規模祈福。最後得償所願擊退元寇,有見及此,皇室透過幕府將軍在弘安8年(1285年)10月16日賜下菊紋作獎賞。

尚餘少許時間逛了真木大堂內的古代公園,該處擺放了國東塔、板碑、石佛等六鄉滿山文化的石造遺物。順道趁機會跟台灣團友聊天,好奇問他為什麼會來到大分。原來他為了找朋友而來到九州(朋友貌似待在長崎),但他竟然也認識我留學的大學!!我實在無法不驚訝它在九州的知名度(也許是一直小看它)。

熊野磨崖佛
這景點是整個觀光巴士團的高潮,也就是導遊口中需要很大運動量的環節。
熊野磨崖佛是平安時代後期的磨崖佛,已先後列為史跡及國家重要文化財。磨崖佛是指在天然岩石上直接雕刻佛像,與可移動的石佛不同。一般而言較大規模可稱之為石窟(如:中國的龍門石窟);較小的則稱為磨崖佛。

想看到磨崖佛,需要先爬大概三百米長的石級。看起來路段其實沒有很長,可是它真的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斜,而且每級石級高度不一,就連年青力壯的我們都要靠木杖撐上去。為一睹磨崖佛而撐著木杖爬石梯,令我仿佛處於遍路之中,還心想如果今次都捱不過又怎能挑戰真正的遍路呢。

經過一輪艱辛終於看到磨崖佛,我們決定繼續前進,上到最頂的熊野神社,回程才細心欣賞磨崖佛和拍照(順道喘息一下)。下山後在小賣店作短暫休息,順手拿回早前交給職員的御朱印帳,導遊嬸嬸非常驚訝我這個年輕人竟然在收集御朱印 :P(同行有收集御朱印的團友都是嬸嬸級……)




兩子寺
來到觀光巴士團尾聲,兩子寺同樣由仁聞菩薩於718年開基。在江戶時代,兩子寺為杵築藩的最頂級祈願所,同時也是六鄉滿山總持院,統領著六鄉的寺院群。山門石階兩側佇立著一對石造仁王像,石像製作於江戶時代,也是當地最大的仁王像(總高2.45米、像高2.3米)。境內屬於瀨戶內海公園一部份,同時也是以紅葉及求子靈驗而有名的寺院。




最後觀光巴士團還送了紀念品……是不求人 😛
由於涉及很多佛教文化詞彙,所以導賞內容只是略為聽得懂,但參加觀光團的好處就是非常方便!特別像國東半島這樣難以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到達的地方,或多或少也有增加對當地的認識,當然也希望當地旅行團考慮一下外國人的需要,增設外語語音導賞。
撇除真的有被熊野磨崖佛石段嚇倒以外,這是很不錯的經驗!(也提醒我這個年青人該多做運動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