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多祇園山笠應該是我人生中第一個參加的日本祭典。為欣賞壓軸活動—追い山笠,我和朋友特意在福岡訂一晚住宿,但實際上只了1-2小時就要起床出門到櫛田神社附近霸個好位置,結果等到清晨五時看著一大群男士抬著山笠疾走,是個令人難忘的體驗。
什麼是博多祇園山笠?
博多祇園山笠與博多どんたく港祭和放生会齊名「福岡三大祭」,於每年7月1日至15日舉行。當中追い山笠是每年祇園山笠的壓軸活動,在7月15日的早上4時59分先由七流(「流」指町集合的單位),包括:中洲流、西流、千代流、惠比須流、土居流、大黑流、東流,先後抬著約一噸重的舁山笠在博多區疾走,最後抬著「走る飾り山」奔跑作結。由起點到懸掛神社清堂旗的籬笆該段名為「櫛田入り」,在此稍作停頓後還要跑完約5公里的「追い山コース」,兩段均會進行計時。
山笠有「舁山笠」和「飾山」兩種。1898年福岡縣知事曾提議中止山笠行事,自此為免山笠牽到電線的意外及路面電車的出現,行事只利用較矮的舁山笠(約3米高),而飾山(約10米高)只用作裝飾用途。隨著路面電車已被廢除,現時舁山笠的高度已緩和至約4.5米高。而飾山則在每年博多祇園山笠開始便會擺放在博多街頭,上面的裝飾人偶多以戰國武裝、中國神話故事或當紅動漫角色而成,也是博多人形師的精心傑作。當中「走る飾り山」除了擺放在櫛田神社以外,亦會在追い山笠時以最後一架山笠出現。為避開電線、路標,走る飾り山採用可伸縮式設計,而路線亦比其他山笠短。抬山笠的人稱為「舁き手」,據說只可由當地的男性擔任,而他們身穿的服飾則名為「水法被」。
流舁:追い山笠的最後練習
由於比預期早到福岡,有機會看到一小段流舁(即追い山笠的最後練習)。雖然只是練習,但作為第一次看日本祭典的我內心已感到無比激動。一般祭典都會實施封路措施,但流舁卻只靠抬起山笠的男性們和駕駛者雙方互相遷就的情況下順利完成,看畢實在不得不慨嘆日本人禮讓的性格。此外,舉行流舁時正值街上人來人往,但大家都會不其然停下腳步、迎送經過的山笠或拍照,我想這就是七百多年傳統的力量吧。
追い山笠
看完練習就先到hostel check-in休息、等待友人會合。由於追い山笠在清晨五時舉行,為爭取最佳攝影位置結果只小睡一、兩個小時就步行出發到櫛田神社,當然也趁機參拜一下(也是除了新年初詣以外第一次凌晨參拜!),然後找個有利位置等待追い山笠開始。等待期間有位身穿水法被的大叔來搭話,見我和友人都手持相機叫我們要多拍一點好的照片,然後跟他聊起了我們是第一次來看,而且不是本地人,說到我們在別府留學的時候大叔馬上就道出了我們大學的名稱(果然掛著立命館的名字就是不一樣啊…)。
由於看流舁的時候已經很熱血沸騰,所以到正式追い山笠時已經失去了那種未知的緊張感,但看著大概有兩、三層樓高的山笠真的很壯觀。雖說是祭典但又意外的平靜,大家都是抬著山笠默默的喊著「おっしょい、おっしょい」,並非想像般大吵大鬧。因為只有男性才可以抬山笠的關係,我還笑說在這裡看到的男性可能是過去的總和(因為真的很少機會一下子見到一大群男性)。
延伸閱讀:福岡|Patisserie Jacques:入選Tabelog百名店的法式甜點
寫起這篇才發現,明明很喜歡福岡卻很少寫關於這個地方的事。
福岡市是九州中最大、最熱鬧的城市,因此有演唱會等活動做全國巡迴的話,福岡就是九州的代表。因此造就了我在別府一年內到訪福岡的次數不下五次,當中最累人的就是往來別府需時兩個多小時的高速巴士。雖同是大城市卻沒有如東京般異常擠撞和嘈吵,離博多車站十多分鐘路程已能找到一片寧靜的住宅區。購物地點集中,而且能坐在河邊看夕陽的鬧市實在少之又少。加上看過演唱會、參加過握手會以及身為福岡藩藩祖黑田官兵衛的腦殘粉,福岡實在令我喜歡不已之餘也是個充滿回憶的地方。